3/19/2004

政改討論需情理兼備

近日邵善波又再開壇弘法, 在內地請來幾位大法師, 再度為政改吹淡風。不知是小弟已自動不多加留意, 還是傳媒真的小了報導, 是次的弘法大�|好像不大受注目。

不過, 今日在報紙見到新進護法王振文的訪問, 加上蕭公對�|五行動的"控訴", 又令人不得不想回應。我一向認為中央介入討論沒問題, 中央有最後話事權亦是憲政所限, 但最緊要是以理/德服人。

例如中央/左派一路都在講07/08 年普選太快, fine, 但幾時先合理呢? 上次護法來港說2040年後才普選叫"合理", 這是否欺人太甚? 這是否妄顧香港的民意? 一路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事間表, 卻只是在打壓港人的民主訴求, 只令人覺得中央政府是在回避問題。

另外, 護法說閱讀基本法要看立法原意, 這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小弟雖然對歷史不大認識, 但相信以中國的慣例, 參與起草基本法的委員應不下一百人, 究竟誰說了算? 而在立法過程中又沒有說明哪個文件是說清楚立法原意, 今天大陸拋出鄧小平的講話, 明日又可能拋趙紫陽, 為甚麼他們的講法就代表立法原意? 再者, 這些參與草擬基本法的人總有離世的一日, 到時真的是死無對證, 各說各話。這種"立法原意論", 其實就是要將話語權牢牢握在中央的手中, 隨著中央的政治需要, 她們可以對基本法立法原意作出闡釋 (諸君只要看看他們如何撚化馬克思的思想便知了), 為她們"不亡黨亡國"服務。這叫法治? 我攪不懂。

護法又說"沉默的大多數"不想政制步伐太快, "大多數"人只是對施政不滿, 不是對政制不滿。這個"大多數"真的可圈可點。大家有閱讀過內地的黨八股文章都知道, 大陸是很喜歡利用"沉默的大多數"的。其實只有略有常識, 或對統計學有少許理解都�|知道, 大多數人沒有 voice out, 我們是不能就此斷定他們究竟是 pro 還是 con. 符合科學標準的統計調查, 可以讓我們對"大多數"人有較深的認識。但看來護法/左派對這些科學方法不大認同, 無他, 若調查出來"沉默的大多數"和"不沉默的一少撮"意見一樣時, 如何處理? 七一遊行後中大新聞學�|的教授陳韜文便曾發表調查結果, 討論了上街的五十萬人對政制的想法, 護法要是先做點功課, 便不�|貽笑大方。

我不下數十次聽到香港的政治困局不是制度問題, 是人的問題, 而民主制是不保證選到個好的領袖。我亦不下一次在這裏指出這套想法的盲點。第一, 世上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保證�|有好(指賢明, 有才能, 不是指愛國與否)的領袖, 皇權如是, 中國特色社�|主義如是, 民主如是。第二, 民主制度最突出的地方是 we can't opt for the best, but we can avoid the worst。當一個領袖做得不好時, 我們有機�|基於民意、以相對低的代價(相比起革命)撤換不受歡迎的領袖。即使換走了個董建華, 仍可能來個更差的, 但現行的機制港人卻無從換掉他, 反而要虛耗十年! 為甚麼要捨易取難? 天知曉!

最後, 蕭老面對�|五行動(連支聯�|和�|五行動都分不清, 實在太不給面子, 也讓人覺得他不大了解香港情況) 的"指摘/謾�|"時反應如此大, 相比起溫總在哈佛大學遇到示威的從容不迫, 在公關上又輸了一仗。算小弟不才, "人格權"真的第一次聽, "肖像"權在內地好像是指 copyright, 蕭老也許可以控告�|五行動"盜版", 但這和"人權、民主"好像沾不了邊。

現任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在競選 時, 曾被一名反對他的男士在他的外套上擲了一隻雞蛋, 還是政壇初哥的他從容不迫除下外套交予助手, 笑說"這家伙, 還欠我一塊煙肉!"。

敬告中央/蕭老, 現代政治的討論不是以高壓手段便成, 要情理兼備, 以德服人。而且, 在媒體前如何回應還是要多加學習。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