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004

偏見?

早前在這類介紹過龍應台新出版的文集《面對大海的時候》, 書中不單有作者龍先生的文章, 也輯錄了台灣社會就龍先生文章的回應, 其中不乏猛烈的批評者。 龍應台這種胸襟、台灣這種寛容, 已是令人嚮往的了。

我總是有種感覺, 香港人對台灣的印象很負面, 覺得台灣人很土, 台灣的民主進程很爛, 台灣的經濟很差, 台灣的文化很落後。而且香港人對台灣獨立/本土化的訴求也很反感。

我對統獨問題, 一向含糊過關, 不懂講民族大義; 但從我嘗試了解台灣的文化、歷史的過程時, 對台灣民眾本土化的要求, 即使不是支持、也是充滿同感 (empathy)。

台灣經歷過多次的殖民, 包括荷蘭、日本, 二次大戰後原本以為可以重投大陸的懷抱, 換來的卻是再次的"殖民"經驗。國民政府的"大中華沙文主義", 否定台灣人的文化身份, 而"二二八事件"便種下了台灣居民與中國大陸的裂痕。及後"美蔣份子"退守台灣, 但念念不忘中國大陸。文化沙文主義更霸道, 不准人講閩南語, 不准學台灣的歷史, 不教授台灣的地理........ 這種經歷, 對香港人來說應不難理解吧?

台灣解嚴後, 這種被"凝固"了數十年的建構台灣身份訴求終於解凍, 也許是訴求太大, 故台灣人高度聚焦於島內的事情。我們可以批評這種文化現像, 正如龍應台的批評, 但我們實不難苛責他們這種心情啊!

台灣的經濟今年仍有強於香港的增長; 台灣的貧富懸殊情況遠較香港低; 台灣的文化活動活躍, 政府的文化政策得宜; 台灣的鐵路、道路建設在日治時已基本完成; 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懷、對自身的反思、在性別平權上的努力, 亦是香港所望塵莫及的......... 更不用說揚威國際的一眾電影導演、雲門舞集, 橫掃香港的誠品書店風格、珍珠奶茶等。

今天, 在連區議會都有委任議員的香港, 我們說台灣的民主很落後、說台灣人民不理性, 甚至幻想連宋上台可以逆轉台灣本土化的趨勢。香港人是偏聽偏思, 還是想透過矮化台灣的成就來讓自己開心點?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分裂了三百年, 今天中國的"分裂"才五十年。況且, 就算台灣真的獨立了, 又如何?

sunfai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