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
我在咩城的所租住的洋樓位處十七樓之高空, 在陽台上向外望, 數平方公里內都沒有高樓大廈阻擋視線, 原因是我們的屋苑旁是一片「城中村」。「城中村」不只在咩城可找到, 在珠三角、甚至內陸城市都可找到, 是具中國特色的城市景觀。早前有一晚我突然鼓起'勇氣', 入住咩城半年後終於走進了這個「城中村」逛了一下。
「城中村」有點像城市的舊區/貧民區, 但其制度性/歷史源起又和外國的slum area有所區別。以我僅有的認識, 「城中村」本為農村, 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因緣際會(即很多社會經濟政治因素啦)被保留下來, 它們的政治組織仍以'村民委員會'為單位, 土地以及經濟利益仍然以集體擁有/股份制的方法分配予村民, 該農村雖已被城市包圍/成為城市的一部份, 但本村居民仍然'享有'農村'戶口的光榮身份。
我說要'鼓起勇氣'走進近在咫尺的「城中村」, 原因是這些「城中村」一般來說都是相對混雜。在缺乏市政系統的資源下, 這些「城中村」的景觀有如當年香港的「豬籠城寨」, 濕濕的街道, 亂搭的管道電線電纜, 污水任意排放, 滿地西瓜皮, '名符其實'的是黃賭毒產業發展的好地方。
當然這種講法, 只屬於我這種居於十七樓洋房的人的視角。城中村的村民靠著租出他們的房產, 把它變成小商店、民工住宿的地方, 是他們於八、九十年代直奔小康的不二法門。對民工來說, 在咩城這種城市, 一般商品房的房價已被我們這種白領推得難以付擔, 市政府又沒有提供任何的特惠房屋, 城中村便成為了他們出城打工下的一個安樂窩。在村中逛著, 我除了知道有黃賭毒外, 也見有舊式涼茶舖, 也街坊理髮店, 辦管式超市, 有網吧, 有即場 BT 電影、手機鈴聲下載的IT服務。
-----------------------
最近乘火車到羅湖站附近, 不難看見一個又一個的貨櫃場。看來隨著中港的溶合, 北區廢氣農地產業化、增值優化的情況只會日益普遍。
小時候, 我的姨姨住在大埔的一條'圍村'內。在我印象中, 新界的'農村'就是有天台的丁屋, 有很多唐狗通街交配, 有街坊一齊洗衣的井頭, 有很多阿叔阿嬸在打麻雀。舊年的工作, 讓我有機會走訪粉嶺、沙頭角、坪山、八鄉等地的廢物回收場, 我才發現了新界的另一面。在一些本應'了無人煙'的村地, 你卻會見到在農地傍發現一個個被圍板圍起來的貨場、拆車場、垃圾場。村路被重型車輛弄得沙塵滾滾, 親族的紐帶被貨場場主、司機及外來工割得遍體鱗傷。
對新界村莊的沒落批判得最多的, 陳雲應算一個。看他的文章談昔日農村作為「避秦」的好地方, 卻在港英官僚與大地產商勾結下被虎狼吞食, 著實有時不我與之憾。
今日在新界看見政府以'防洪'之名, 把河道舖上石屎變成明渠, 便知特區政府集了殖民地政府與共產黨兩家所長, 誓要搗破香港僅有的民俗民風, 把香港變為另一個三流城市。
(聽說以前大學中有關心環保者會去新界落村做探訪, 雖然效果好像不甚明顯, 但看來還是要比搞無膠袋日者有較遠大的志向。)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