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

他最出名的著作《活著》, 我之前看過電影, 沒甚麼印像。後來看了小說, 覺得太慘, 而且看到有人批評余華與張藝謀是扮懂農村的知識份子, 故前也裝懂的跟人說對《活著》沒甚麼印象。
接著看《許三觀賣血記》, 覺得故事又是發生在文革前後有點老調, 但勝在文字過癮, 讀後好像比《活著》留下多點印象。
接著看《兄弟》上下, 看上部時正從廣州回港途中, 在深圳過關時竟有關員上來和我聊起這本小說。上部也是談文革前後的二十年, 但由於主人公們爸爸對他們的愛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挺喜歡。
下部是講兩兄弟在改革開放後的廿年生活。很誇張, 很荒誕, 但卻很能打動我。兩兄弟都是本性很好的人, 走了不同的路, 得到不同的下場。故事提及自行車, 個體戶, 賣破爛起家, 下崗, 老總, 媒體, 奔馳及寶馬, 江湖騙子, 民工, 春藥, 鎮, 選美, 假處女膜, 人慾橫流, 紅杏出牆, 自殺, 上太空, 媽媽生…… 很震撼, 因為每一個詞彙都令我想起了一些內地經驗、認知的片斷。
---------------------------------------
雷在的我腦海中有幾個關鍵詞, 香港選舉制度、攻打桃花園、陶傑、歷史及信報。(後來阿野指點了一下, 現在還加上了黃愛玲)
《窮風流》很好看。雷把流學法國七年的生活點滴娓娓道來, 竟可以如此平實的文字交待其治學、法國生活、法國文化、批判全球化、反思香港現況的想法, 學一萬年都學不來。
我覺得雷是幸福的, 他畢竟曾生活於一個還有夢想、還可浪漫的年代。而夢想、浪漫又讓他擁有更廣濶深遠的視野來回望現實。
法國, 對於我們來說只剩下 LV。我不禁想起曾任職的中學內, 那名孤獨又自傲的法語老師兼科在任, 在中一招生會上尷尬又賣力的以英文向家長力陳學習法語的好處….. -------------------------------------------
我武斷的覺得, 廿年是近代歷史分的基數。
2 Comments:
「而夢想、浪漫又讓他擁有更廣濶深遠的視野來回望現實」
不失為對「浪漫」的現實作用的一種「現實」的期許…
感謝阿野君的支持及提點。
另, 香港電影史巨丈余慕雲先生昨天辭世, 謹此致意。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6/04/10/UL-550256.htm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