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04

社�|斷裂的危機

中國政府現在談三農問題, 近日一本"中國農民調查"的書亦被廣泛流傳。本港二樓書店只賣二十多元, 各位關心內地社�|狀況的網友自然不�|錯過。

早前 Freesahome 兄傳來一個內地的網頁 -- 世紀中國, 據說內地不少學者/知識份子�|在那兒發表文章, 公開討論。當中找到數篇篇由孫立平寫的文章, 討論由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高速發展下社�|斷裂的情況。值得一看: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467

http://www.cc.org.cn/newcc/channel_wencui.php

當新富人透過入黨 (或許新富人與官場本就有密切關係) / 參政來鞏固自己的利益時, 社�|湧現出大批無助、無力的弱勢社群, 主要為流徙到城市的民工及下崗工人。由於戶藉問題, 農村居民到城市中得不到保障, 被市政府以法律、行政法規赤裸裸的邊緣化; 下崗工人面對失業問題, 又由於他們的技術專門而難以專業, 不知去向。

媒體上熱賣的許許多多內地成功人士, 有幾多其實是侵佔國有資產而致富? 有幾多是靠關係而掠取利益? 而政府刻意保持"剪刀差", 讓農村保貼城市發展, 美其名是"原始資本積累過程", 實際是赤裸裸的壓迫農民! 中國共產黨以農民起家, 為何到頭來卻對數以億計的農民如此刻薄?

中國國家大, 國情複雜, 問題多............ 但這不是大家不聞不問的藉口。以今天資訊之發達, 有心人自有辦法。

sunfai

3/26/2004

偏見?

早前在這類介紹過龍應台新出版的文集《面對大海的時候》, 書中不單有作者龍先生的文章, 也輯錄了台灣社會就龍先生文章的回應, 其中不乏猛烈的批評者。 龍應台這種胸襟、台灣這種寛容, 已是令人嚮往的了。

我總是有種感覺, 香港人對台灣的印象很負面, 覺得台灣人很土, 台灣的民主進程很爛, 台灣的經濟很差, 台灣的文化很落後。而且香港人對台灣獨立/本土化的訴求也很反感。

我對統獨問題, 一向含糊過關, 不懂講民族大義; 但從我嘗試了解台灣的文化、歷史的過程時, 對台灣民眾本土化的要求, 即使不是支持、也是充滿同感 (empathy)。

台灣經歷過多次的殖民, 包括荷蘭、日本, 二次大戰後原本以為可以重投大陸的懷抱, 換來的卻是再次的"殖民"經驗。國民政府的"大中華沙文主義", 否定台灣人的文化身份, 而"二二八事件"便種下了台灣居民與中國大陸的裂痕。及後"美蔣份子"退守台灣, 但念念不忘中國大陸。文化沙文主義更霸道, 不准人講閩南語, 不准學台灣的歷史, 不教授台灣的地理........ 這種經歷, 對香港人來說應不難理解吧?

台灣解嚴後, 這種被"凝固"了數十年的建構台灣身份訴求終於解凍, 也許是訴求太大, 故台灣人高度聚焦於島內的事情。我們可以批評這種文化現像, 正如龍應台的批評, 但我們實不難苛責他們這種心情啊!

台灣的經濟今年仍有強於香港的增長; 台灣的貧富懸殊情況遠較香港低; 台灣的文化活動活躍, 政府的文化政策得宜; 台灣的鐵路、道路建設在日治時已基本完成; 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懷、對自身的反思、在性別平權上的努力, 亦是香港所望塵莫及的......... 更不用說揚威國際的一眾電影導演、雲門舞集, 橫掃香港的誠品書店風格、珍珠奶茶等。

今天, 在連區議會都有委任議員的香港, 我們說台灣的民主很落後、說台灣人民不理性, 甚至幻想連宋上台可以逆轉台灣本土化的趨勢。香港人是偏聽偏思, 還是想透過矮化台灣的成就來讓自己開心點?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分裂了三百年, 今天中國的"分裂"才五十年。況且, 就算台灣真的獨立了, 又如何?

sunfai

偏見?

早前在這類介紹過龍應台新出版的文集《面對大海的時候》, 書中不單有作者龍先生的文章, 也輯錄了台灣社會就龍先生文章的回應, 其中不乏猛烈的批評者。 龍應台這種胸襟、台灣這種寛容, 已是令人嚮往的了。

我總是有種感覺, 香港人對台灣的印象很負面, 覺得台灣人很土, 台灣的民主進程很爛, 台灣的經濟很差, 台灣的文化很落後。而且香港人對台灣獨立/本土化的訴求也很反感。

我對統獨問題, 一向含糊過關, 不懂講民族大義; 但從我嘗試了解台灣的文化、歷史的過程時, 對台灣民眾本土化的要求, 即使不是支持、也是充滿同感 (empathy)。

台灣經歷過多次的殖民, 包括荷蘭、日本, 二次大戰後原本以為可以重投大陸的懷抱, 換來的卻是再次的"殖民"經驗。國民政府的"大中華沙文主義", 否定台灣人的文化身份, 而"二二八事件"便種下了台灣居民與中國大陸的裂痕。及後"美蔣份子"退守台灣, 但念念不忘中國大陸。文化沙文主義更霸道, 不准人講閩南語, 不准學台灣的歷史, 不教授台灣的地理........ 這種經歷, 對香港人來說應不難理解吧?

台灣解嚴後, 這種被"凝固"了數十年的建構台灣身份訴求終於解凍, 也許是訴求太大, 故台灣人高度聚焦於島內的事情。我們可以批評這種文化現像, 正如龍應台的批評, 但我們實不難苛責他們這種心情啊!

台灣的經濟今年仍有強於香港的增長; 台灣的貧富懸殊情況遠較香港低; 台灣的文化活動活躍, 政府的文化政策得宜; 台灣的鐵路、道路建設在日治時已基本完成; 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懷、對自身的反思、在性別平權上的努力, 亦是香港所望塵莫及的......... 更不用說揚威國際的一眾電影導演、雲門舞集, 橫掃香港的誠品書店風格、珍珠奶茶等。

今天, 在連區議會都有委任議員的香港, 我們說台灣的民主很落後、說台灣人民不理性, 甚至幻想連宋上台可以逆轉台灣本土化的趨勢。香港人是偏聽偏思, 還是想透過矮化台灣的成就來讓自己開心點?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分裂了三百年, 今天中國的"分裂"才五十年。況且, 就算台灣真的獨立了, 又如何?

sunfai

3/23/2004

欺凌? 斯齡!

不知無線電視新聞部對香港的年青人是否特別嚴苛, 但我總是在無線新聞部的節目中, 見到記者/編輯用鏡頭的權力, 一次又一次的規訓本港的青年人。

剛剛吃飯的時候, 看了無線電視新聞部的節目, 不知是星期一檔案還是新聞透視, 討論學童欺凌行為。那種鏡頭所展現的暴力、對教�|前線的不理解、對社�|現存邏輯的默許, 令人看得毛骨悚然。

我無意否認學校內發生的暴力行為。但若學生歐鬥、恐嚇他人是欺凌的話, 制作人員以攝影機作槍炮、夥同教師、社工與學者規訓學生, 甚至用軟性的暴力要求學生在鏡頭前面認錯、向鏡頭交心、說假的交代、訴說所謂"感人"的成長歷程, 這不是符號的暴力? 這不是對學生的斯凌?

學校作為現代化庄�|中的一種規訓機制, 本質與懲教署就沒有分別。將一千二百人困在不夠三平方公里的範圍, 要求一批血氣方剛的青年排隊、聽鐘聲做人, 強迫根本不適應某些課程的學生每人坐在班房內七個小時, 並於九年/11年/13年後宣佈他們為社�|的失敗者、渣滓, 要他們"剪翅"、"偽進", 這又不是暴力?

我不理解無線新聞部、甚至傳媒究竟有多了解學校機制的運作。也許 幾個賺人熱淚的故事讓他們交了一個稿題, 但待熱潮過後, 學校的如斯變態的機制, 又有沒有絲毫的寸進?

看到青少年的刺, 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

sunfai

3/19/2004

政改討論需情理兼備

近日邵善波又再開壇弘法, 在內地請來幾位大法師, 再度為政改吹淡風。不知是小弟已自動不多加留意, 還是傳媒真的小了報導, 是次的弘法大�|好像不大受注目。

不過, 今日在報紙見到新進護法王振文的訪問, 加上蕭公對�|五行動的"控訴", 又令人不得不想回應。我一向認為中央介入討論沒問題, 中央有最後話事權亦是憲政所限, 但最緊要是以理/德服人。

例如中央/左派一路都在講07/08 年普選太快, fine, 但幾時先合理呢? 上次護法來港說2040年後才普選叫"合理", 這是否欺人太甚? 這是否妄顧香港的民意? 一路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事間表, 卻只是在打壓港人的民主訴求, 只令人覺得中央政府是在回避問題。

另外, 護法說閱讀基本法要看立法原意, 這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小弟雖然對歷史不大認識, 但相信以中國的慣例, 參與起草基本法的委員應不下一百人, 究竟誰說了算? 而在立法過程中又沒有說明哪個文件是說清楚立法原意, 今天大陸拋出鄧小平的講話, 明日又可能拋趙紫陽, 為甚麼他們的講法就代表立法原意? 再者, 這些參與草擬基本法的人總有離世的一日, 到時真的是死無對證, 各說各話。這種"立法原意論", 其實就是要將話語權牢牢握在中央的手中, 隨著中央的政治需要, 她們可以對基本法立法原意作出闡釋 (諸君只要看看他們如何撚化馬克思的思想便知了), 為她們"不亡黨亡國"服務。這叫法治? 我攪不懂。

護法又說"沉默的大多數"不想政制步伐太快, "大多數"人只是對施政不滿, 不是對政制不滿。這個"大多數"真的可圈可點。大家有閱讀過內地的黨八股文章都知道, 大陸是很喜歡利用"沉默的大多數"的。其實只有略有常識, 或對統計學有少許理解都�|知道, 大多數人沒有 voice out, 我們是不能就此斷定他們究竟是 pro 還是 con. 符合科學標準的統計調查, 可以讓我們對"大多數"人有較深的認識。但看來護法/左派對這些科學方法不大認同, 無他, 若調查出來"沉默的大多數"和"不沉默的一少撮"意見一樣時, 如何處理? 七一遊行後中大新聞學�|的教授陳韜文便曾發表調查結果, 討論了上街的五十萬人對政制的想法, 護法要是先做點功課, 便不�|貽笑大方。

我不下數十次聽到香港的政治困局不是制度問題, 是人的問題, 而民主制是不保證選到個好的領袖。我亦不下一次在這裏指出這套想法的盲點。第一, 世上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保證�|有好(指賢明, 有才能, 不是指愛國與否)的領袖, 皇權如是, 中國特色社�|主義如是, 民主如是。第二, 民主制度最突出的地方是 we can't opt for the best, but we can avoid the worst。當一個領袖做得不好時, 我們有機�|基於民意、以相對低的代價(相比起革命)撤換不受歡迎的領袖。即使換走了個董建華, 仍可能來個更差的, 但現行的機制港人卻無從換掉他, 反而要虛耗十年! 為甚麼要捨易取難? 天知曉!

最後, 蕭老面對�|五行動(連支聯�|和�|五行動都分不清, 實在太不給面子, 也讓人覺得他不大了解香港情況) 的"指摘/謾�|"時反應如此大, 相比起溫總在哈佛大學遇到示威的從容不迫, 在公關上又輸了一仗。算小弟不才, "人格權"真的第一次聽, "肖像"權在內地好像是指 copyright, 蕭老也許可以控告�|五行動"盜版", 但這和"人權、民主"好像沾不了邊。

現任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在競選 時, 曾被一名反對他的男士在他的外套上擲了一隻雞蛋, 還是政壇初哥的他從容不迫除下外套交予助手, 笑說"這家伙, 還欠我一塊煙肉!"。

敬告中央/蕭老, 現代政治的討論不是以高壓手段便成, 要情理兼備, 以德服人。而且, 在媒體前如何回應還是要多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