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2003

香港人必需處理過渡延閣

小弟一向強調自己香港人的身份, 亦為作為香港人而感到自豪;對於一些不專重香港人主體性的言論, 總是感到莫名憤概。

然而, 身份本身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且香港人之中也有不同的身份認同存在。一百年前可能根本沒有香港人的概念, 二十年前香港身份大盛, 今天被人批評, 明天�|是如何?

隨著中港經濟關係逐步密切, 港人與內地的交往只�|越來越頻繁。回歸以來, 中國大陸為香港帶來 cultural shock, 若再不好好處理, 可能�|引起很多無謂的誤解及紛爭。

要好好處理港人心理上的'過渡延閣 ', 讓香港人建立一個合情合理的身份, 小弟認為應具備下列幾個要素。

首先, 應專重港人的身份。我相信不少港人(包括小弟在內)最不滿的是, 我們被內地/愛國愛港人士認為是'飽受殖民地'摧殘, 文化上已跟不上中國大陸, 除非急起直追, 否則不配做'中國人'。這種以中原馬首是瞻, 以中央為是的君臣心態, 原全否認香港人經驗的獨特首, 忽略香港社�|於於現代化路上的優越性, 批評香港社�|的自由開放、初步民主, 只�|徒增港人對內地霸道論述之反感, 無助港人過渡。

另外, 港人應開放自己, 透過經貿、民間活動多接觸內地社�|。一方面要'試驗';民主派對內地的描繪是否可信, 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左派/愛國愛港陣營對內地的論述霸權。一直以來, 愛國愛港人士宣稱他們對國情有最高的詮釋權, 其它香港人一概不解國情。然而, 愛國愛港人士只是與黨/國/政/軍等有所交往, 對該方面有更多接觸。但一些如貿易、勞工、文化等民間活動, 可能其它港人則有更深刻的體�|。內地社�|較香港社�|更為複雜, 不可能只存在著唯一一套的詮釋。

最後, 香港與內地同樣不要減慢開放步伐。香港民智已啟, 經七一之役後, 開放政制已是刻不容緩。香港只有確保法治、民主、自由, 一國兩制的落實才有意義。內地方面,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 中產階級已開始形成, 文化動力之強, 終有一日�|吸引香港有識之士, 昨天上街的中產人士也�|是未來北上作文化消費之人。

有些'港獨派'可能 �|批評這種想法為投降主義, 歸順大陸。小弟倒不懂那麼多, 只知內地文化動力極為吸引, 提出以上想法亦只是想在香港活得開心點..........

7/22/2003

異鄉人

要尋回自己的身份, 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到異域。

今日機緣巧合參加了一個'愛國愛港'陣營的統戰 大�|, 才發現了我是多麼的香港!

很難想像, 就在象徵了香港晚期資本主義的又一城旁, 我�|聽到以下的一些講法:

-支持董特首, 因為他愛國愛港, 雖然政策有偏差, 但他立場堅定 (原來作為特首沒有能力不緊要, 最緊要緊跟中央路線!!)

-中國富強起來, 令香港人心裏酸溜溜(原來香港人的沮喪和政府無能無關, 只是不想見到'中國可以說不'!!)

-陳馮富珍獲世衛聘任, 代表了香港在防沙士一役上做得成功, 特區政府表現得好 (難道陳馮富珍不是殖民地留下的 AO?? 為甚麼在合約未完, 陳太就要急著離開政府??)

還有一大堆嚇死人、極度暴力的政治語言, 節錄如下:

-鬥爭

-做宣傳工作

- 瓦解、擊破

-定性

-反華勢力、反董反港

<>-民主黨如爛仔、黑社�|; 想用石頭掉他們 (眾大聲稱好、拍掌歡呼)

-佔領輿論陣地

-缺乏專政工具< /P>

-控制刊物、控制反華聲音

若果'心理上回 歸'等於這些的話, 我但願我一世是遊艇仔...........

damn, what the fuck it this?

7/14/2003

搞這活動真開心.........

很久沒有搞活動, 搞得這麼開心。

不是說以往的不開心, 只是感覺不一樣。自從變成'老鬼'後, 雖然'孭飛'重左, 卻失卻了年少時那種天真的快樂及滿足。

近幾年搞活動, 好像為了很多很無謂的原因, 如為朋友呀, 為社呀, 服務社會呀, 搞響個朶呀, 證明自己呢套係掂呀咁........但今次搞全球化, 當然也有上面的原素, 但卻重拾了那種搞活動本身已有的樂趣。那種樂趣來自很無聊的笑話; 來自搞手們的對答; 來自一大班人為左認路卅幾度在太陽下都傻下傻下咁行0黎行去; 來自很異化的在為魚眼塗顏色........

很感謝你們! 感謝你們給予我無比的快樂!

梁文道, 駛唔駛講得咁中...........

若果在文化界中選一個最了解時下年青人處境的人, 我一定選梁文道。

昨天明報他的專欄中, 非常到 point 的描述了我們的困難。小弟敢講, 現在的廿歲出頭的1年青人是戰後最困難的一代。

經濟上, 我們成長於香港繁榮的年代, 卻工作於香港衰落的年代。我們兒時都見過香港何等風光, 回鄉探親時都感受過香港之優越。我們不知貧窮、肚餓、制水為何物, 也不知道原來用錢要有節制。現在, 連公務員都要減人工、削福利, 不要說甚麼人生理想、結婚生仔、享受人生。 較幸運者也不知明年此刻有沒有工作, 更遑論一些�|在尋找機�|的人。

身份上, 殖民地的烙印深印在我們心上。我們經歷了殖民地時代最開放、最文明的廿年。對警察政治部不認識, 也不了解左派勢力如何被壓制, 只知道彭定康食蛋撻很有形, 兩個女仲靚爆鏡。比我們年長的, 他們的民族意識較強; 比我們後生的, 沒見過六�|, 又自少接受國情教�|, 身份也沒有疑惑。我們, 卻要艱苦的適應新的變化......

政治上, 我們接近西方的思想, 擁抱自由、民主、法治的理念, 並堅信香港有能力做到, 但政治上卻一再被拑制, 無法開放, 心如刀割, 無力非常........

有甚麼計?? 不知, 找到工作才算........

7/13/2003

精神病

面對一些人的指摘, 真的是叫人氣憤, 又摸不著頭腦.......

明明是在講時事, 卻一句'我愛國'掉埋0黎, 仲要好似好很悲情, 好很委屈咁......

明明已畫公仔畫到出哂腸, 又一句'唔好只講負面0野, 唔好扮哂0野, 講 d 建議呀!'......

喂大佬, 唔好搞到好似全香港人負左你地先得 gar, 係你地唔'與時並進'。 我好心相勸, 你卻好像'拎屎上身'咁, 係到要話人地砌你...........

哎, 完全唔0岩 channel.

身份認同與政治選擇

於七一遊行後, 莫家棟於信報撰了短文一則, 題為"七一遊行與自由真義", 獨具慧眼。

文中指出, 人有不同的身份, 除了國籍, 還有對城市、文化的認同, 還有職業、家庭、朋友、宗教等。這些身份之間, 沒有哪個角色更為重要、哪個較卑賤。香港過渡期出現了一個無形且巨大, 就是企圖以'國家'身份為上, 壓倒其它的身份, 例如「家在香港 心懷祖國」呀, 「沒有國 哪有家」之類。而廿三條之立法亦是高�|民族大義旗幟, 最後卻是引火自焚。七月一日專業人士走上街, 就是以專業人士的身份, 提出專業意見, 以抗衡國家之大論述。

其實小弟一向認為, 政治不過是權力分配及利益交換之遊戲。就廿三條立法為例, 小弟一向不明白為甚麼立法與否�|與是否愛國有關。支持立法內容與否, 其實應基於該法例對我們有否益處; 換句話講, 一個極端反共、毫不愛國者, 亦可以因法例保障了他的權益(如戰爭時受保護)而支持此法例; 而一個老愛國、又紅又專的人, 亦可以因法例內容侵害了他們的權利而反對之。

當然, 身份/國族認同很多時都是作出政治選擇時的一個考慮。故特區政府一個聰明的推銷策略亦盡量減低因身份認同所帶來的矛盾, 而將廿三條立法聚焦於港人之'著數/水位'上。作為'經濟動物'之香港人, 即使再反中反董, 一談到'著數/水位', 自然�|回復理性商人的本色, 認認真真的敲敲算盤。如此一來, 肯坐低睇'盤數', 自然有'偈傾'了....

可惜的是, 特區政府卻以民族大義來硬銷廿三條, 再加上幾位令港人反感的左派老大一而再再三的'和主席交心'式的言論, 將整個議論聚焦到國族認同上, 終於令香港碰個焦頭爛額!

7/11/2003

左派錯判民情 難解港人身份之 paradox

昨天發生了一宗驚人的交通意外, 令人悲痛萬分, 只能為死者送上遙遠的祝福, 為生者致以沉痛的哀悼。

但政治就是這樣現實, 一場奪命交通意外卻淡化了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政改、廿三條無人提及, 賭波合法化亦'緊緊熟'通過了, 今年的立法�|�|期在風雨中完結.....

林行止近日在信報分撰兩文, 對老左派(林稱'港共', 頗惹左派反感)的分析頗為獨到,值得一看。本人不敢懷疑老左派愛國愛港之情(起碼他們膽敢宣之於口, 小弟則羞於啟齒), 但他們當中不少水平過低, 價值觀處於前現代(如徐x民、曾憲x兩位大爺), 對特區政府無幫助, 出口術只�|惹來市民大眾之反感。

近日觀看左派對1/7及9/7的'定性 '(此乃共產黨中文, 一件充滿混雜性、不同訴求的事件, 卻硬要將之定性...... 無它, 太覆雜之事他們無法理解, 就如8086電腦般), 看來只�|將市民不滿約化為'對經濟不景的不滿'及'對中國之不信任'。

就第一點, 小弟膽敢說它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卻不是足夠原因去鼓動民憤。老實果句, 經濟不好都六年啦! 今次若不是廿三條挑戰香港現代價值的底線, 實在難以'凝聚'一盤散沙的香港人。

另外,左派大佬霍老大話香港係'經濟 城市', 應只談經濟, 不談政治, 又是一大謬誤。馬列毛最就指出, 經濟政治根本一不離二。尤其是經濟不景時, 政治不公平所帶來的利益分配不公才是特區的致命傷。霍老大將香港說成為'經濟城市', 其實是想將香港人約化為經濟動物, 莫非想'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可惜的是, 7月1日後香港政治版圖已改寫, 港人的公民意識高漲, 要取回屬於我們的權利, 不是'馬照跑 無照跳'就麻醉得了我們。

至於另一錯判, 就是以為港人反廿三是對中國不信任。小弟不是認為香港人很信任中央, 但也不是全然不信任。各位看看回歸以來中央領導人訪港, 必受港人熱烈歡迎, 想來李鵬則沒有這'福氣'了。香港人雖然和中國分隔多年, 但從媒體、日常生活中也知道內地是在進步中, 而新的領導人又越趨開明。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更高於特區。

故此, 簡單的將現有民情等同於八九年後的香港, 實在失諸偏頗。當年港人反共之心昭然若揭, 現在則是疑中留情。反而, 香港人不滿的是'左派'勢力的權力地位與其受歡迎程度不乎。故此, 港人不是反中, 而是反對'自稱'為中央代言人的本地左派。

小弟認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 題於1/7更耐人尋味,這吊詭恐怕左派難以理解。香港人對中國之認同較少基於狹隘的民族主義, 而是建基於更具普世價值的'中華民化'及現代化之上。於是, '宣傳教�|'不�|收到功效, 文攻武嚇更令港人反感; 要香港人增強其中國人之認同感, 首要的是確保香港的現代價值不�|失去, 即自由、民主、法治等。再加上中國現代化一步一步的趕上, 港人自然對中國更感認同。

其實此'現代民族主義'毫不新奇, 如美國如法國, 其民族主義不只建基於血緣、文化, 更建基於普世價值, 如'博愛'、'自由'、'平等'、'民主'等....... 當然, 對不理解獨立個體為何物、停留於小農思想的某些人來說, 或許窮一生之力他們也難以理解......

7/08/2003

不再怕 繼續信

經歷了這幾天的政治風波, 終於能鬆一口氣。特區政府反應依然拙劣, 但最終能擱置二讀, 讓市民有更多時間'學習'、政府'教育宣傳'有廿三條條例草案, 始終香港是大贏家。

今天, 公民力量贏了一仗, 算是漂亮吧。我想說, 以往我們怕事, 怕惹是生非, 怕大陸, 怕九七, 怕政治。這幾天的經驗告訴我們, 政治不可怕, 是非不可怕, 公民力量有可為! 願香港人自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起開始敢爭取, 不再怕!

香港生於憂患, 成長於憂患, 成熟於憂患。之所以有香港的出現, 是因為十九世紀中國國難當頭; 之所以有香港工業起飛, 是因為有中國政治紅色變天; 之所以有今日五十萬人和平示威理性訴求, 是因為政制陷入疆局。

香港人不懂大原則, 不懂大是大非。你可以說我們沒文化, 沒國家承擔, 但香港人有得就是一點常識, 就是知道去街市要格價, 做生意睇水位........ 但歷史告訴我們這批勢利非常的殖民地餘孽,當面臨重要關口時卻又會醒覺, 保釣如是, 八九如是, 華�|水災如是, 沙士如是, 廿三條如是......

我們不要大有為政府, 只要廣濶的公民空間。這幾日政治十級風暴, 香港市面運作如常, 我開始懷疑香港是否可'試行'無政府主義.......

香港人, 繼續相信我們的 common sense, 做人要 make sense, 香港公民社會再上路。

香港人: 我們不再怕, 我們繼續信自己!

7/04/2003

政府應盡快回應 情況令人憂心忡忡

自七月一日起, 每日都睡得不好。本以為自己是身體上出了問題, 今天卻警覺是為了香港之局勢......身體與心靈之互維影響, 令筆者近日難以安眈!

筆者從來沒有收聽電台phone-in/時事節目的 習慣, 但近日每天都一早起牀, 扭開收音機, 希望能聽到政府明確的表態, 希望能聽到社會危機己找到舒緩的辦法....... 但, 迄今已過了三日, 除了政府官員'講左等於無講'式的回應, 換來只有董特首的三句'早晨!'。

五十萬人上街後, 民陣'意氣風發', 號召市民'包圍'立法會。 希望他們能保持高度克制及理性, 只搞一個和平的集會, 盡力避免任何衝突。

政府遲遲不表態, 不知是因為靜候北大人的指令, 還是因為政府內部始終未達共識, 但政府拙劣的公關技巧又一次出醜於人前。除了'沙皇'李國章的回應較為得體外, 其餘官員則乏善足陳。而董特首對傳媒及市民的迴避, 更加令人費解! 作為行政首長, 面對管治地方出現如斯危機, 竟可以作了三天縮頭烏龜, 對市民不聞不問。難道, 面對民眾對董特首來說真的如此困難?

民間團體與政府有玉石俱焚之勢, 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回應民情.......又傳來如二十三條按現時草案通過, 《信報》會決定賣盤....... 實在活在香港, 還有甚麼意思?

7/03/2003

icq

從哪時開始, 我就從 icq info 中偷竊你的心事.......

為甚麼你的文字總像音樂? 上文好像不接下理, 言詞好像不通順。但讀來卻總是起落有緻, 有時像 Debussy, 有時像 Miles Davis.

有時�|懷唸那個互相猜忖的歲月...... 看不清的, 好像總是很迷人。

最害怕記起的, 是你 icq 沒 info 中的日子。哀大莫於心死, 沒 info 好像就沒有了你般......

近來你用icq發表政見, 是因為工作的環樈太壓迫了吧? 無論如何, 見到你的 info 再現文字, 己叫我放心了許多.......

經濟非主因 政制困局是禍首

在金融風暴後, 不少論者批評香港人不夠團結, 只懂埋怨政府, 並更常援引南韓的例子作助證。

韓國人民族主義高漲, 愛國心可能較強, 但我們不能忽視韓國的反政府示威一樣激烈, 可見韓國人除了'愛國'之外, 還有渠道發洩不滿。而重要的是, 韓國的民主步伐較香港快很多。

要香港支持一個不是自己選出來的特首或政 府, 有如要求大家重回盲婚啞嫁的年代。小弟家中有一對老人便是如此, 爭拗連年, 永無寧日, 想來煞是可悲。若盲婚啞嫁再不能被接受, 為何我們'團結於以董建華為核心'的特區政府?

昨天的大遊行, 動搖了本港的政府的認受性, 甚至令我覺得是否去得太盡? 令政府毫無退路? 然而, 我在作決定前反覆思量, 除了這種途?#124;, 試問小市民如你我還有甚麼表達意見的方法?

特區官員不知是情不得以, 還是真心相信市民只是因為經濟不景而感到不滿。然而, 政治與經濟是密不可分的, 因為兩者都是在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相比起外國的例子, 香港失業率高達百份之八九, 而社?#124;保障又如此不足, 但市民基本上仍安份守己, 自尋出路。若一而再再而三的以為將民怨推諉予經濟不景, 特區政府只是掩耳盜鈴。

問題的核心不乾是經濟問題, 而是社?#124;欠缺一個市民認受的'利益分配'方法。這'利益分配'方法未必是要民主, 正如過去殖民地時代以'行政吸納政治'的手段便妥善解了這問題。然而, 面對現在的惡劣經濟環境, 過往的咨詢機制又失效, 且民智已啟, 愚以為特區現在真正的矛盾在於政制發展不能滿足市民的要求。君看看立法?#124;內功能組別的議員, 不少只有數百人的選票, 卻能左右了六百八十萬香港市民的意願, 便知政治現實與民間素求的嚴重錯位。

根據基本法, 在未來數年政治改革始終無法推行。惟希望特區政府改弦易轍, 即使未能做到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也要真正做到 for the people。不要只懂擺臭臉, 素諸中央/左派勢力.......

7/02/2003

大陸的偽數字思維

有日無聊時想想, 為甚麼大陸那麼喜歡用奇怪別扭的'數字'作口號, 如'三面紅旗'、'四個現代化', 近年則有'三講'、'三個代表'......

愚開初以為是習慣共產黨思維 的人, 可能是思考上有點缺憾, 缺少了'高層思維'的技巧。其實我們知道概念有很多層級, 高層級的概念能概括低層級之概念, 如植物概括了樹、草、花等。而內地則可能缺少了這種思維能力, 故只能將'樹草花'稱為'三種植物'。

然而, 小弟女友則提出更好的解釋。她指出其實有些概念群較易找到一個高層級的概念去概括它, 例如植物。而內地的毛病在於他們知道有這種概念層級的現象, 卻以為能應用於所有概念。故此, 一些如'三講'這些如此難綜合的概念群卻仍挪用這種概念的組織方法, 最後便導致到這種怪誔的'偽數字思維'的出現........

高見高見!

香港沒落之後便可順利回歸?

最近朋友間流傳最多的問候, 除了一句令人尷尬非常的'搵到工未?'以外, 就是'七月一日你有否上街?'。

對於第一條, 我會答'無呀, 雙失呀!'; 對於第二句, 我通常會苦笑的答'不要問我啦, 我唔知呀........'。

苦 笑, 是因為真的很苦惱。面對現在的政治困局, 我想所以愛港的人也會憂心忡忡。今日看信報的一篇'小道消息', 政府內部調查話有 18% 的港人有意上街....... 18%的香港人, 即一百二十多萬人。六四當年上街的人, 也只是百多萬。當然, 政府的內部估計只是說 '有意者', 當日出席人數多數不�|有如此'恐怖', 但很可能是過渡以來最震撼的一次。

我感到憂心, 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施政失誤, 也因為政府倉促就廿三條立法 (我想就算政府也不能不承認是倉促吧, 由於立法會的決定, 政府自己也有大量修訂不能審議....... 政治之荒謬, 莫過於此)。

另 一方面令人更擔憂的是, 政府的�|動已動搖了香港社�|穩定的根基。八九年我年紀太少, 已記不起當年的'盛況'。但現在, 廣泛的專業人士卻自發地組織起來, 參與反對之行列, 當中包括學者, 律師, 教師, 醫生, 醫護人員, 記者等。教師及記者在政治上較活躍, 一向也有參與社�|抗爭; 但律師、醫生等, 他們均非常保守, 甚至是政治冷感, 現在卻亦站上街頭, 實在有官逼民反之意味。

更 奇怪的是, 今次的遊行表面上是'反對廿三, 還政於民', 但不同的團體其實有不同的訴求。團體之間的訴求雖未至衝突, 但亦立場有異(如記協只針對二十三條, 前線則加上倒董, 而醫生則要求檢討 SARS 的行政失當)。不擅凝聚社�|的特區政府, 今天卻為別人作嫁衣裳, 幫助反對力量'統一戰線'。

香港經濟上的活力已耗盡, �|未知有沒有翻身之日; 政治上因為種種因素陷入困境。勞工階層朝不保夕, 飯碗跌到成地都係; 中產階級內傷甚重, 且對政府日漸不滿; 富豪對政府的支持有多少不知, 但他們亦不�|戀棧香港。

也許中國內地希望更大, '醒目'的香港人自�|北上或�|散尋基�|。想不到中港融合的方法竟是, 將香港打個稀巴爛。

七一上街的人, 除了發泄不滿之外, �|否是開啟香港沒落之路?

港人質素高 民主是出路

香港人真的是特級守規則, 五十萬/三十五萬人的遊行, 大會只得數百名工作人員, 沒出亂子真的要感謝遊行人士的自律。至於警隊今天派出多少人手, 暫時沒有數字, 惟就現場所見, 現場警員頗年輕, 想來精英們應該是去了保護溫總及其它政要........

有 兩件小事可以 證明香港人的遊行真的十分文明。第一, 小弟於七時許途經鵝頸橋附近的消防局。需知當時整條路已擠滿了群眾, 但當消防局警鐘一響, 消防車駛出局門之際, 整條街道的人便自然分成兩行, 讓路予消防車。要知消防乃政府部門, 如遊行人士稍為不理智, 絕對有可能成為報復對像。

另一件事是遊行隊伍途經大公報總部時, 只有人將倒董海報貼在其門上, 並沒有像當年中國使館被炸的北京市民般大石亂投。老實講, 大公報的形像如此'鮮明', 仍獲善待, 實在應劏雞還神。

不是人批評是次示威活動主題不清, 各團體訴求不同, 上街者不是被誤導、便是不知自己在做甚麼。小弟對這種批評不敢苟同。

示威 者的不同訴求, 其實反映了問題的核心--就是特區不民主的政制已無法處理社會各階層/利益團體的訴求。正因為如此, 今天才會既有勞工團體、又有專業人士走上街頭, 可特區政府展示不滿。

香港人是很好管治的, 以往面對殖民地嚴重不公仍能默默承受, 艱苦上進。面對行政吸納政治失效, 利益團體找不對磨合的平台, 人民對民主素求日高, 政府應盡快開展嚴重滯後的民主步伐, 香港才能找回'洩氣門'。

至於視港人素求而不見者, 仍'屈'我們是被'誤導'者, 只好用選票讓他們知道背棄民心的後果。

7/01/2003

香港沒落之後便可順利回歸?

最近朋友間流傳最多的問候, 除了一句令人尷尬非常的'搵到工未?'以外, 就是'七月一日你有否上街?'。

對於第一條, 我會答'無呀, 雙失呀!'; 對於第二句, 我通常會苦笑的答'不要問我啦, 我唔知呀........'。

苦笑, 是因為真的很苦惱。面對現在的政治困局, 我想所以愛港的人也會憂心忡忡。今日看信報的一篇'小道消息', 政府內部調查話有 18% 的港人有意上街....... 18%的香港人, 即一百二十多萬人。六四當年上街的人, 也只是百多萬。當然, 政府的內部估計只是說 '有意者', 當日出席人數多數不�|有如此'恐怖', 但很可能是過渡以來最震撼的一次。

我感到憂心, 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施政失誤, 也因為政府倉促就廿三條立法 (我想就算政府也不能不承認是倉促吧, 由於立法會的決定, 政府自己也有大量修訂不能審議....... 政治之荒謬, 莫過於此)。

另一方面令人更擔憂的是, 政府的�|動已動搖了香港社�|穩定的根基。八九年我年紀太少, 已記不起當年的'盛況'。但現在, 廣泛的專業人士卻自發地組織起來, 參與反對之行列, 當中包括學者, 律師, 教師, 醫生, 醫護人員, 記者等。教師及記者在政治上較活躍, 一向也有參與社�|抗爭; 但律師、醫生等, 他們均非常保守, 甚至是政治冷感, 現在卻亦站上街頭, 實在有官逼民反之意味。

更奇怪的是, 今次的遊行表面上是'反對廿三, 還政於民', 但不同的團體其實有不同的訴求。團體之間的訴求雖未至衝突, 但亦立場有異(如記協只針對二十三條, 前線則加上倒董, 而醫生則要求檢討 SARS 的行政失當)。不擅凝聚社�|的特區政府, 今天卻為別人作嫁衣裳, 幫助反對力量'統一戰線'。

香港經濟上的活力已耗盡, �|未知有沒有翻身之日; 政治上因為種種因素陷入困境。勞工階層朝不保夕, 飯碗跌到成地都係; 中產階級內傷甚重, 且對政府日漸不滿; 富豪對政府的支持有多少不知, 但他們亦不�|戀棧香港。

也許中國內地希望更大, '醒目'的香港人自�|北上或�|散尋基�|。想不到中港融合的方法竟是, 將香港打個稀巴爛。

七一上街的人, 除了發泄不滿之外, �|否是開啟香港沒落之路?

UFO

UFO電影公司的中堅份子,陳可辛、趙良駿、李志毅等於九十年代初期,憑《風塵三俠》、《記得香蕉成熟時》為香港編下了中產男性成長的夢,為香港電影注入 新的元素。於97回歸後,UFO好像沉寂了一陣子,到2002年三子中其中陳、趙二人又再出動。

< /P>

李 志毅久未復出,但他於UFO年代,和陳可辛合導了好幾部重要的電影,如《風塵三俠》、《新難兄難弟》,定下了UFO白領 男性喜劇的基石。小弟最喜歡他的兩部作品分別為《救世神棍》及《流氓醫生》,兩片比為1995年的作品。《救世神棍》由梁朝偉及陳小春主演,講述梁朝偉如 何利用港人的末日心態(97?)製造宗教崇拜,最後與陳小春逃之夭夭;至於《流氓醫生》則由梁朝偉、杜德偉、劉青雲等主演,講述一名早年港大醫科生如何故 作癲狂,實則濟世為懷;雖然略然說教,但亦不無反映了知識份子為了逃避被殖民政府收編及回歸論述所淹沒,仍可投身社區。

<>

趙良駿早年導演的《記得香蕉成熟時》已成為本港少男成長記錄的印記。02年他憑著《金雞》一方面為受盡 歧視的性工作者扳回些少面子,亦回顧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輝煌’成就,更以近乎阿Q的思路為身陷困境的香港打打氣。

<>

陳 可辛執導了不少溫馨感人的片子,如《雙城故事》、《新難兄難弟》、《金枝玉葉》1&2、《嫲 嫲帆帆》等,於96年指涉香港/中國人身份的《甜蜜蜜》,依然利用陳擅長的愛情故事公式。於過渡後,陳可辛像‘人間蒸發’一樣,到了荷里活及東南亞搞電影 工作,製作了不少高質素的電影。於02年陳可辛誤打誤撞下以《三更之回家》再度出擊,以《甜蜜蜜》相類似的班底,再次講述一個南來香港的內地人的故事。 《甜蜜蜜》中,香港雖然不能成為‘阿燦’們的家,但他們最後也在異邦結合;反而是在《回家》一片中,南下的中醫師夫婦因為缺乏香港人之信任,只能在陰間與 女兒團聚;而香港的曾志偉亦只有空追悔。

陳可辛、趙良駿業已跨過了‘九七 ’一心理關口,再度上路;且看最具‘末世心態’的李志毅何時能超越‘後九七’,讓三人為我們繼續編織著‘白領階級’的夢。

<>

Herman Yau

l 邱禮濤

老實講,邱禮濤的形像有點嚇人。長長的一把頭髮,瘦瘦的、枯黃的面,令人想起變態佬、長毛。誠 然,他的確是拍cult片出身的。與黃秋生合作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的士判官》、《伊波拉病毒》之核突噁心已成經典,及後又製作了‘陰陽路’系 列,著實為本港驚嚇片的‘大師’。

不過,近年他卻在驚嚇片外另辟蹊徑,既 在靈異片中加入了好多人性反思,又關注不少社會問題,成為許鞍華以外另一位具人文關懷的作者導演。《奪舍》、《陰陽路III之升棺發財》、《七號差館》等 雖以靈異為名,卻流露出對人類感情的讚美。

至 於社會議題的片子,不能不提 《等候董建華發落》。片中根據現實改編,講述立法會議員梁耀忠為幾名年輕殺人犯爭取合理刑期。該片雖略嫌對梁耀忠浪漫化,言志之心亦太過外露,但在人慾橫 流的香港社會,這部戲著實反映了碩果僅存的社會良心;2002年的《反收數特遣隊》是繼《奪舍》後李修賢和邱禮濤再度合作,片中由李修賢帶領的一隊警務人 員債務纏身,最後不得不向貴利施予還擊;戲中慌誔抵死之餘卻不乏黑色幽默,代市民就特區政府施政無能、警察濫權等問題打了一大巴掌,笑中帶淚,哭笑不得。 本年的《給他們一個機會》改編現實故事,講述一群問題學生透過跳break dance 等尋回自我,當中縱有起有跌,最終亦得劉德華賞識而有機會到紅館表演。筆者開初亦擔心本片會犯《等候董建華發落》的毛病,太急於言志。唯今次導演分寸掌握 甚好,言志之心亦較內歛。也許和導演的搖滾樂底子有關,片中處理音樂及舞步方面十分不俗,甚有看頭。

< /P>

可惜的是,邱禮濤社會關懷的片子總不賣座,希望票房不會拖累這位‘嚇人’導演。

Stephen Chow

l 周星馳

周星馳演而優則導,飛星大中華以至國際。如果周潤發代表了八十年代的香港,那麼九十年代一定是 屬於周星馳。自六�|後本港人連僅有的認同也失落,無厘頭的興起正好反影了香港人於政治上無力感的情感反抗。周星馳的角色大多是小角色成為了大英雄,靠的 不是甚至忠義,而是厚顏無恥、小聰明再加上點運氣(和香港何其相似?)。周星馳的星途、戲中角色亦反映了香港的進程。從小人物到《食神》,何其財大氣粗? 《行運一條龍》中的周星馳已然迷失,當香港觀眾是白痴,以為行運可以行到腳址尾?挫敗他再推出《喜劇之王》,夫子自道,希望可以挽回觀眾對他的信任及愛 戴,卻始終兩邊不討好。

到了01年的《少林足球》,周星馳才找到出路,也 許亦為港人找到生機。少林足球中周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講求團隊合作;不再靠運氣、小聰明,而是靠實力、拼勁;他的戲亦不再在香港拍,而是在深圳、上海。 這不是對香港的啟示,還是甚麼?

周星馳在後九七後還能否極泰來,何時到香 港呢?

Ka-Wai Wong & Jeffery Lau

王家衛作為本港的‘領獎導演’,其斷裂的敍事、唯美的構圖及拉丁音樂的配樂已成為中外小資產階級品味的表演。王家衛產量不多,但大多言之有物,當中《阿飛 正傳》更被指開啟了香港身份認同的電影討論,其後片子如《重慶森林》、《春光戶洩》及至《花樣年華》皆有回應香港身份認同的問題。王的下一部片子 《2046》,片名正是五十年不變的大限,且看他如何訴說這故事……

然而 筆者卻以為,王家衛最擅長的不是言志,卻是他寫來令人盪氣迴腸的感情錯失(當然在現實中應否如此,又是另一回事)。蘇麗珍從《阿飛正傳》到《花樣年華》此 終不得善終,梁朝偉的痛苦始終只能對天涯海角及吳哥窟申訴……王家衛對‘錯失’的執著,縱容主角無限自戀,雖然自私得過份,但我們誰又不想是王鏡頭下角 色?

將怪導劉鎮偉拿來和王家衛當作一伙,好像有點過份,但卻又匹配萬分。若果說杜琪峯既拍商業片、又拍藝術片是人格分 裂,劉鎮偉一定是王家衛分裂出來的部份自我。劉王二人識於微時,自《�|邪西毒》後合作無間,劉亦亳不面紅的在片中不斷挪用王家衛的片子,文本互涉讓人笑 不合嘴。

對劉鎮偉的電影,人們一是熱愛萬分,一時覺得無厘頭得難以接受, 愛恨分明。在近年劉已減產,但他所編劇的《超時空要愛》被視為第一套討論後九七的片子;而他執導的《無限復活》則回應了他自《西遊記》所定下的主題,即透 過時空穿梭而自我改善;《天下無雙》則是其登峰造極之作,感人至深,創下了‘悲喜劇’之先河,亦衝破了王家衛片中‘錯失’的迷思。

一個故作深情,一個詐癲扮狂,卻始終奏出對人性深刻反思的duet。

Jonnie To

要數近年本港最成功的一眾導演,當然不能不提銀河影像創作室的杜琪峯、韋家輝以至游達志。即使大家再不留意港片, 總會聽過迷倒萬千OL的'孤男寡女'吧?還有'瘦身男女','百年好合','鍾無艷',杜琪峯+韋家輝+劉德華+鄭秀雯幾乎成了近年港片的必勝公式,其以 白領階級作背景的愛情小品風魔萬千少男少女,為港片的愛情小品由早前較幼稚的'初戀無限Touch'公式以外找到可行的方程式。

然而,若杜集團只是靠拍這類商業片,其實不值一哂。杜、韋、游三人除了拍愛情商業片外,還繼承 了吳宇森、林嶺東等譜下的、充滿本港特色的黑幫/警察英雄片。游達志的'兩個只能活一個','暗花','非常特然'拍於回歸後不久,其灰色的調子,主角都 缺乏出路不無暗喻香港的前景。韋家輝於95年拍的'和平飯店'及97年的'一個字頭的誕生'同樣可觀,前者諷諭了香港悲觀的前景,後者解拆了江湖片之餘亦 指出北上非香港的出路。

然而,杜琪峯才是杜集團的主腦人物。他早於八十年 代已投入從電影工作轉投電影圈,拍過'阿朗的故事'及'審死官'等,然而要待接近97其風格才逐漸成熟,至今更可為別樹一格、渾然天成。他言志的片子不外 乎都是利用英雄類型片,訴說著男性情誼、義氣、家庭、團隊等老掉牙的主題,卻看得人滿心舒泰。'無味神探'、'十萬火急'於回歸前高度讚揚本港的紀律部 隊,亦暗示了回歸後香港所能依靠的就是前朝留下的制度;回歸後的'真心英雄','再見阿郎','暗戰','鎗火','全職殺手','暗戰2',至今年的 'PTU',杜導敍事功夫日益流暢,反樸歸真,擅於利用光/暗、場面調度、音樂序事,當中尤以'鎗火'及'PTU'為登峰造極之作,不可不看。< /P>

再者,他們的VCD於旺角只售$12,抵過買四仔啦……

《PTU》的處世哲學

《PTU》的處世哲學

-集體撒謊對抗國家機器

導演:杜琪峯

主演:任達華、林雪、邵美琪、黃卓菱、黃浩然

<>

故事簡介

反黑組沙展肥沙(林雪飾)和黑幫糾纏時失掉佩鎗, PTU沙展阿展(任達華飾)答應於黎明前為肥沙找回失槍,並要求隊員不要將此事上報。黑幫頭目被殺,引來重案組插手,肥沙閃縮的行為引起Madam(黃卓 菱飾)懷疑。阿展帶隊的PTU,上級無端端派來了個Orderly(傳令員),這新丁對隊員來說儼如上級派來的卧底……然而,機緣巧合兼集體撒謊下,失槍 事件最後卻變成勇擒悍匪。

風格化力作

<>

杜琪峯新作《PTU》,繼承了《鎗火》中對男性團隊的歌頌,敍事簡潔緊湊,配樂亦出色;畫面一向是杜琪 峯的強項,《PTU》更將他的畫面風格推向極致,將香港街頭變為他的舞台,大量利用光影、畫面中角色分佈所製造的空間張力,構成一個又一個黑夜都市的詭譎 影像。收錄在《PTU》DVD中的導演訪問中,杜琪峯強調電影中畫面是最重要的,這也回應了為何他那麼著力營造如詩如畫的構圖,並大量運用場面調度、剪接 等敍事。

「著起件制服就是自己人」的時代意義

也許對很多香港人來說,《PTU》中強調的所謂‘著起件制服就是自己人’這種徇私表現,是‘前 現代’的行為。文明社會應該講理性、法規。

然而身處現時香港的我們,應該 深刻的了解到有時法律、規則是無情、無理,甚至是壓迫性的。若我們將片中的Orderly與基本法二十三條類比,片中阿展的做法其實更具人性。 Orderly奉命和阿展一隊人一起執行巡邏任務,被隊員覺得是上頭派來監示阿展眾人;Orderly要求隊員按原定巡邏路線巡邏,其實是理直氣壯(就像 二十三條立法一樣,支持立法者總是理直氣壯),但你希望Orderly匯報,還是希望阿展能透過‘濫用職權’而化解失槍危機?

大道理、大論述,永遠總是好像一定對。二十三條立法對某些人來說,就好像Orderly要求隊 員跟程序做事一樣,理所當然。然而,高舉大道理(如‘沒有國、哪有家’者)其實卻是拿著制度的缺憾壓迫他人。香港人從來都不那麼光彩,被批評為無父無母、 沒文化、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其實我們都是和阿展同一類人。

面對二十三條殺 到埋身的壓迫,杜琪峯提出了一條可能的出路:透過文化輸出加速內地文化之現代化(如片中對Orderly之收編);並透過‘上瞞下騙’,集體撒謊,避過國 家機器無情的目光………

第一回

友人傳來一個網頁, 這網頁容許人們把肺話留在無限的網絡中。 創作無限, 歲月有時。 為自己闢一個天地, 心靈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