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05

活出香港

最近回廣州公幹, 一次'陪人睇樓'的經驗, 再一次衝擊我對香港的感覺; 然而, 必需承認, 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 是無法磨滅, 且將�|是不斷追求、不斷演化。

兩位同事由今個月開始要長駐廣州, 在公司附件找個單位自然是當務之急。不出兩日, 他們便在中山大學附件找了一個簇新的屋苑, 於是我們一眾同事便以'陪同'為名, '八掛'為實的跟著他倆前往睇樓。

一去到該屋苑, 我心情跌到近月的最低點。簡潔的平台, 光猛的電梯大堂, 絕不讓香港的甚麼"豪庭"專美; 讓人更'驚訝'的是該大廈每個單位都是'複式'的, 即有閣樓, 有特高樓底, 有大露台; 更令人'乍舌'的是, 一層面積�|百多尺 (連閣樓應有六百尺的實用面積吧) 月租是一千八百元...... 售價是廿五萬港元。請記住, 那裏是廣州市區, 鄰近地鐵站, 交通方便之餘亦有二手市場。單位設計實用簡潔, 已有broadband 設備..... 天!!! 香港'狗籠'般的房子, 真令自己毫無自尊可言........

回到香港, 我的同事說,"以我們的收入, 只有在內地才�|令自己活得像個人"....... 灰, 非常灰。

然而, 在逛書店時偶然掂來的一本由鄭宏泰、黃紹倫(就是鍾庭耀事件中的黃紹倫)合著的《香港身份證透視》, 又讓我重新拾起對香港人身份的'正能量'。

《香港身份證透視》由身份證及回鄉證的歷史入手, 從政策脈絡中嘗試理出在以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等'大眾文化產生香港身份論'以外的香港人身份認同論述。著者認為, 除了大眾文化外, 港英政府由1949年開始推出身份證, 並於七十年代引進"住滿七年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政策, 在社�|制度上'促使'了香港人本土生份的生成; 另一方面, '新中國'對香港人實施"回鄉介紹書(即回鄉證的前身)亦把香港人推向中國人的他者(other)。小弟才疏學前, 未能有系統的介紹作者的觀點, 各位網友有興趣, 不妨一讀此書。

最令小弟鼓舞的是, 雖然一九九七後香港由'文化中心'一墮至'大中華邊陲', 並由於政治上的打壓、經濟上的融合, 香港人身份備受'排擠'。但作者指出只要一日香港相對開放的政治制度、文化軟件仍然能夠保持,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難以磨滅。他們亦提出, 香港在九七過渡後面臨'身份危機', 香港人正好遇上一個計劃/設計自己身份認同的機遇。也許, 七一、香港核心價值宣言以至於社運勇於北上, 也是創建香港身份新內容的可行之途。

然而, 當每天走到報攤見到每一本雜誌都是毫無品味可言; 當傳媒就小小的"紅火蟻"討論了整整一個星期; 當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無可避免的成為地產項目; 當香港電影票房一跳再跳, 並被內地報章描述為"港產片"已死......... 我感到悲觀。

換一個角度, 我感到現在這關口, 十分 critical。你想香港身的變成怎樣? 你希望香港的核心價值有甚麼? 請實踐之, 推廣之, 發揚之。

1/19/2005

來晚了還是尚未來?

昨晨從同事口中聽到趙紫陽辭世的消息時, 我嘗試以近乎 cynical 的態度去應付, 說出一些非常 mean 的說話......

回到家中, 看著電視機一幕又一幕歷史的話面, 又怎能壓著心裏傷痛的感覺? 我不�|天真的以為趙紫陽就是個聖人、偉人, 我甚至�|估計他也許在中共的政治運動中曾犯下終身難以忘懷的錯誤...... 但, 作為八九民運的犧牲品, 趙紫陽無可否認已和六�|事件緊緊的連在一起。他的離世, 讓人又記起那寧靜夜晚中響起的槍聲, 那坦克裝甲踐過廣場的畫面, 那一群一群逃命的市民, 那一個又一個中槍的學生, 那一對又一對尋找自己兒女的父母, 那一堆又一堆放滿了停屍間的身軀。

又人說政治是黑暗的、是殘酷的,八九年發生的事看來最佳的佐證。黑暗的操作、黑 夜的屠殺; 殘酷的迫害異已, 不人道的長期休禁、流放海外。趙紫陽, 作為一個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 雖然被休禁十六載但�|算得好死; 還有更多人因為這個體制而受壓迫受痛苦, 卻寂寂無名。

我在想, 在這一刻, 溫家寶�|在想甚麼? 大家都�|記得, 趙紫陽被休禁前最後一次的公開露面, 就是由溫家寶陪同下到天安門廣場慰問學生, 說了句:我來晚了...... 但這個政治體制, 卻扭曲得令溫家寶不能公開的向這位前上司致以最後的哀悼。這究竟是忍辱負重, 還是麻木不仁?

趙紫陽說"我來晚了......."希望自由、民主、公義早點來到中華大地上。< /p>

sunfai

1/14/2005

大話無雙

這幾天斷斷續續的重看了周星馳演的西遊記上下集。也許網友也知道, 西遊記和天下無雙一樣, 也是劉鎮偉導演和編劇的。兩套戲都令我很感動。

天下無雙教我感動, 我想你也知道是甚麼原因了。一來它將一些非常"娘"的橋段拍得異常感人,更重要的是在戲中的主角"小霸王"最後能拋去自我的束縛, 全心全意的代入、甚至變成"無雙長公主", 終於跨過了世俗的障礙、心魔的阻擋,兩人成為了天下無雙。

西遊記讓我喜歡, 一來是由於它當中非常無聊的笑話, 更重要的是看見至尊寶在"大徹大悟"後、變回孫悟空取西經時, 仍然對紫霞仙子一往情心,取西經的"大是大非"與愛你一萬年的"兒女私情"並行不悖。兩人亦在五百年的塵世再度走在一起.........< /p>

之前看一些關於天下無雙的評論, 說小霸王能夠走出"梁山泊"的文人情意結,是劉鎮偉對王家衛的自戀主角的修正。不知為甚麼我一直以為西遊記中的至尊寶也是"自戀"式的角色。但今日看罷, 我發覺至尊寶在成為孫悟空後並沒有忘卻那一段感情, 雖然他要去取西經, 但也成全了五百年後自己的化身........... 我在想,
孫悟空在離開夕陽武士的身體時, 心裏一定是不捨中帶點安慰........

sunfai

1/04/2005

《功夫》──別了,香港的周星馳

《功夫》──別了,香港的周星馳
看罷《功夫》,我急不及待的奔往影碟店狂掃星爺主演的舊戲,更為能在VCD堆找到我最喜愛的《國產凌凌漆》而歡喜若狂。 因為我清楚的意識到,周星馳再不能、也不會成為香港意識的代表,《功夫》預視著九十年代、無厘頭的周星馳將退出香港的電影銀幕。

-脫胎換骨,還是今非昔比?
作為星爺影迷及港產片仍存有一線盼望的一份子,我對《功夫》感到失望。先不要談周星馳 戲份史無前例的少,戲中不斷的‘翻炒’前作的笑料及對白(如醬爆、“四眼仔”與《少林足球》中的汽車修理員)便令人嚼之無味,難道在缺少了李力持後的周星 馳便只能炒舊餸?

由於戲份太少的關係,令戲中未能充份交待周星馳的角色。我們不難發覺在《少林足球》中周星馳已刻 意的減少自己的戲份,但在該片中仍有不少篇幅描述他生活潦倒、與師兄弟的關係等,亦有交待飾演“皇金右腳”的吳孟達與謝賢的恩怨;反觀在《功夫》當中,在 劇情發展中我們找不到周星馳在被打通經脈後脫胎換骨的來龍去脈,更不用說斧頭幫的惡行與“豬籠城寨”的背景了。在資料欠奉的情況下,觀眾便發覺難於投入星 爺的角色,亦令片的‘娛樂性’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功夫》較《少林足球》更為依賴動作場面及動劃特技,對白被 減至最少篇幅。導演的意圖我們下面再作討論,但純粹以片論片來看,《功夫》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捨易取難。我們都知道,周星馳的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往往就是一 些抵死生鬼的對白:《西遊記》中的「愛你一萬年」風行全中國的大學生,《食神》中的「醬爆�|尿牛丸」更已成為香港茶餐廳的菜色……但在看罷《功夫》後, 試問你能記得下多少句精警佳句?缺乏佳句下的動作特技,只換來不必要的血腥暴力。

- 通甚麼的經脈?教哪一門功夫?
在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周星馳被“火雲邪神”打上“西天”,星爺在空中遇上佛祖,回身飛向“豬 籠城寨”並加上一招“如來神掌”,將火雲邪神收復得五體投地,更繞有大師風範般教訓曰:「你想學呀?我教你吖!」

看見星爺神態自若、滿有信心的說出這一句時,我真心相信周星馳已找到一套他認為成功的武功心法──出走香港。事實上,從《少林足球》的創作中我們已看到端 倪。刻意的將拍攝場景搬到上海,磨平場景的本土特性,減少對白、增加動作以方便與不同地方的觀眾溝通。《功夫》更將故事背景放到四十年代一個虛構的城寨中 上演;導演並沒有理會跨語言的邏輯問題,演員們不停的以廣�|話、普通話交叉對答。當然,更大量的動作及電腦特技亦顯示了導演的目標不只是大中華市場。荷 里活哥倫比亞公司的投資,中國電影制片廠的參與,其實早已交待了周星馳的宏圖大志。

相比起成龍在《火拼時速》中的 表現,無疑周星馳在本土意識與國際市場的拉扯上有較強的反思和爭扎。故事雖然發生在四十年代的中國,但片中卻刻意的放進了大量的香港符碼:城寨,七十二家 房客,上海裁縫,白花油,波子汽水……我們當然可以批評他在賣弄香港風情,濫用六十年代的懷舊情調。周星馳早前出席港大的討論會時曾以「盡力啦」來回應如 何處理香港本土特性與國際資金的要求。也許,元華在片中先後兩次的說:「請你講番中文啦,我聽唔明!」可被視為導演對捨棄香港本土性的自嘲。< /p>

香港人,再上路
或許周星馳找到他自認為對的心法,然而放棄了九十年代的風光不等於便走對了路。《功 夫》中他創意見底,在香港、大中華及荷里活之間周旋亦殊非易事。

令人無奈的是,踏入後後九七的香港,經濟未見起 色,政治討論仍然沉悶自閉,文化更有如一池死水。看見大陸社會生機處處,全球化下的市場更好像有無限機會。偷偷學過“如來神掌”的香港新生代若要出走香 港,又可以怪誰?